查看玛多县旅游地图 玛多县地图全图——玛多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新功能:点击玛多县全屏地图,可以放大地图“全屏”查看哦!
玛多县(玛多)地图,电子地图,交通地图
玛多地图 玛多县概况
玛多县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8%,比计划高出3.5个百分点,比“九五”末增加1.88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7405.88万元,人均GDP从“九五”末的3062.13元增加至5663.72元,人均增加2601.59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99.92元,年均增长6.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200万元降至2005年的93万元,扣除牧区税费改革因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平稳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十五”期间投资3553万元,实施了玛多县一、二、三期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草地植被恢复等项目,治理退化草场1450.63万亩,其中完成灭鼠1377万亩,围栏草场60.63万亩,封山育林5.7万亩。总投资4114万元的玛多县生态移民工程正在实施,已完成整体搬迁193户803人,禁牧草场165.7万亩,减畜12350头只匹。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正在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玛多县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玛多县气象站(位于县境中北部,海拔4300米)资料分析,其温度、风力、降雨量情况是:年平均气温-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为-16.8℃,1978年竟达-26.6℃,极端日最低温-48.1℃,是青海省极端日气温最低的地方。最热月7月份为7.5℃,极端日最高温22.9℃,累年气温≤0.0℃,日数为94.8天,既是最温凉的夏季,最少也有10天以上。玛多高原白天日射强,地面接受热量多,升温快,散热量大,温度急剧下降,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14.0℃。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玛多县大风日数多,从11月至次年4月最为频繁,约占年大风日数的70~85%。大风的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66年达110天,最少的年份仅出现12天。大风的连续日数最长达8~10天。最大风速34米/秒。各月大风风向大部在西北—北西北之间,这类大风最为普遍,风速大、持续时间长。 玛多县在1949年前没有任何工业,个体手工业也很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地方工业,在发展畜牧业生产、建筑材料和煤、盐、电力等,改变了单一的牧业经济结构。电力玛多县电厂成立于1967年,初期设备有45千瓦40型发电机2台,供给县城照明用电。后又配备了75千瓦4115型发电机2台,年发电量约4万度。1971年以后由于用电量增加,发电机改用2台120千瓦的6160型发电机,年发电8万度。1990年,县财政投资30多万元购置1台400千瓦发电机,1995年1月,县财政又投资12万元购置了1台250千瓦发电机。县电厂从设立以来,一直靠财政补贴过日子,属亏损企业。1998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万元修建了黄河源水电站,2001年正式向县城和花石峡地区供电,从而结束了玛多县无电的历史。建材县建材厂属大集体性质的地方企业,隶属县计委管理。1978年改名为“玛多县建材厂”,开始生产机制砖,机制红平瓦以及木器产品。由于加强了管理,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了生产责任制,产值逐步上升。在随后几年中,县建材厂实行承包经营。1995年底,县建材厂主要设备有木工房、电锯、电刨订、柴油发电机、东风卡车1辆、东方红55型拖拉机1台,效益不好。 玛多县地广人稀,湖区水草丰美,肃穆幽静,是青海的重要牧场,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野牛、野驴(俗称野马)、羚羊、黄羊、石羊、盘羊、白唇鹿、棕熊、狼、红狐、猞猁、雪豹、獾猪、野猫、旱獭等。玛多县鸟类也很多,这些鸟类大部分属候鸟,每年5月飞来,10月离去,它们栖息在河滩荒僻草地,或聚集于湖中小岛,以河湖鱼类为食,在沙滩草丛筑巢产卵育雏。生活在这里的留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玉带海鸥、赤麻鸭、黑颈鹤、金鸻、红脚鹬、鹭鹤等,虽然种类不多,但数量很大。在扎陵湖、鄂陵湖及两湖的连通河中有鱼类8种,其中有花斑裸鲤(俗称大嘴鱼),极边扁咽齿鱼(俗称小嘴鱼),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俗称湟鱼),厚唇重唇鱼(俗称花麻鱼)。两湖中8种鱼类在黄河上流均有分布。 玛多县矿产资源分布很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盐、砂金、硼矿等。花石峡镇与都兰县交界处的杂抑合惹煤矿,和正在开采的红土坡煤矿,蕴藏量都在百万吨以上,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历史悠久的哈姜盐场,早已誉满川康藏区。据有关部门化验测定,哈姜盐含有镁、钙、钾、钠、锂、氯、硫酸根、三氧化硼等多种元素。过去,这些盐仅为食用,现在除了食用,还作为工业化工原料行销省内外。鄂陵湖东边的南措(小盐湖),湖西北的擦才措、茶措、花石峡镇境内的斗格茶卡、乎茶卡等都蕴藏着十分可观的盐类资源。砂金是玛多的一大优势资源,据控测境内砂金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布青山砂金以其分布之广,含量之高,远近闻名。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马步芳统治青海时期,这里就已生产过砂金。1960年5月,黄河公社发现硼砂矿床,据资料记载,矿床在黄河公社中部地区尖打河流域和尖打才路山一带,硼砂藏量大,含量高,分布面积广。石灰岩在玛多县分布也很广,从花石峡到县城这一广大地区,到处都可以找到,也可就地取材烧制石灰,为建筑工程所用。 玛多县土地总面积262.67公顷,其中草场面积229.9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7.5%,可利用草场面积180.53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78.5%。玛多草场按照植物适口性、利用率、营养成分划分为优、良、中、低劣5个等级的草场。玛多辽阔的天然草场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条件,由于缺乏合理使用和保护,草场退化严重,载畜能力降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县政府重视草原保护和管理,开展以灭鼠种草为中心的草原基本建设。但是,由于严重的鼠害,高寒气候的影响,草场向干旱、沙漠化退化的趋势仍未扭转,草原退化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1987年至2004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州要求,大搞以围栏草场、种草、牲畜棚圈和定居点建设为内容的“四配套”建设,走建设养畜之路,草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玛多鼠害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鼠洞密密麻麻遍及平滩。至2004年,全县灭治鼠害万亩,对恢复草原植被起了一定的作用。 玛多县属高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间,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比高500~1000米,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制。玛多地区占优势的地貌类型是宽谷和河湖盆地,它们多为断陷作用所形成。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为石质山地,表面为黑灰色盖土、黑柁土、沙壤土与沙质覆盖,一般厚度为50毫米,最厚达1米以上。 玛多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科教兴县”力度加大,牧民科教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得到加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加强义务教育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显著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组织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其中牧民子女入学率达95%,分别比“九五”末增长9.2%和8.2%。“普六”已通过州级验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文化、体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族宗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3076人,计划生育率为95.8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93‰,分别比“九五”末增加2277人,提高1.89个百分点,下降5.05个百分点和6.07个百分点。 相关资讯 |
上一篇:卫星地图 | 下一篇:玛多县地图 |